经济金融

2023年及以后的中国经济前景

2023-01-30
刘遵义(Lawrence Lau)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对中国经济来说,2022年并非好年头。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疫情,在2022年第二季度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在上海。结果,全年大陆经济实际增速仅为3.0%。这是1978 年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倒数第二低的年度增速,[1]比原定目标5.5%的一半略高。此外,一直下降的粗出生率首次降至6.77‰,低于粗死亡率 7.37‰。这是1960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见图 1)。[2]总人口减少85万,降至14.11亿。短期内,中国粗出生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2023年,中国很可能被印度取代,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图一:中国大陆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

中1.jpg

当然,2022 年也不全是负面消息。尽管存在疫情、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中国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仍增长7.7%,超过 42 万亿元人民币(按 2022 年底的6.986元/美元汇率计算,为 6.0万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不过,总人口下降确实带来了一项好处:它意味着实际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实际GDP增速。

2023 年可能会大不相同。首先,鉴于当前病毒变种的致死率大幅下降,大陆正在从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迅速过渡到“与病毒共存”的政策。短期内,这种转变可能破坏经济,因为数亿人会在较短时间内感染病毒,但这也能极大地加快生活恢复正常的速度。撰写本文时,一些未经证实的报告表明,14亿大陆人口中,近10亿人可能已经感染,接近“群体免疫”,但死亡率一直保持在极低水平。2023年第一季度内,这种政策过渡和生活恢复有可能完成。

第二,2023年也是中国政府行政部门全面换届的第一年。这种换届每五年一次。新一届政府将推出新的举措,用于重启和恢复经济。政府的重心显然会放到经济发展上——2022年大陆人均GDP为12,270美元,[3]仅占美国的五分之一,在世界所有经济体中排名约第八十位。在改善民生方面,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历届中国政府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肯定态度,应该能够消除对中国可能重返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担忧。中国不能也不会重返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大陆反垄断行动和反垄断法律的目的,其实是促进和确保竞争性市场制度的效率,与美国和欧盟的做法类似。这应该被视为加强市场体系的一种尝试,而不是削弱市场体系的行为。当然,中国还希望避免出现财阀当政的情况,即资本利益群体控制政治。

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表示,民营经济将继续像国有经济一样享受政府支持,而且产权将继续受到保护。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共同富裕”不应被误解为“均富”。该政策只是意味着,应该让尚未致富的人获得财富。事实上,就在“共同富裕”推出的同一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旨在为中小民营企业筹集股权资本提供支持。很明显,这不是政府阻止私营企业采取的行动。

中国经济基本面

中国经济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维持持续增长?中国的国民储蓄率目前约为45%,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首位。所以,即使在没有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情况下,也足以支撑较高的国内投资率。[4]资金供给并不短缺。

当前的中国人口形势确实看起来不利——总人口正迅速衰老,且数量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这是1980年—2015年间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遗留问题)。不过,劳动力供应问题基本上可控。劳动力需求可以通过持续的城市化满足,即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国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2021年,第一(农业)部门仅创造了7.3%的GDP,但占总就业人数的22.9%。此外,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也有助于解决该问题。目前,女性法定退休年龄是50岁,[5]男性是60岁。这一标准来自上世纪50 年代初期,而当时的预期寿命不到60岁。在中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1949 年的35岁和1981年的67.8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岁(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是72.3岁)。2020年,60岁人口的预期寿命为20.21岁。2022 年,中国约有7000万60 -65岁之间的人口。如果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鼓励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同时提到了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能性。此外,最近取消了每对夫妇可生育子女的数量限制,并且适婚年龄有可能降低,也有助于逐步提高出生率。但是,这些政策要对劳动力产生显著影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尽管总人口下降敲响了警钟,中国距离长期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还很遥远。

此外,通过对教育和公共卫生的各种投资,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2年的0.6%上升到2020年的15%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劳动力的“效率当量”继续增长,尽管严格来讲,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已停止增长。

研发投资对创新至关重要。2022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55%。[6] 自主创新不断涌现,涉及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铁、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特高压输电等领域。中国还享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在实践中学习(即通过重复生产相同商品,例如高速火车,来提高效率);并且,由于其人口规模,中国在能力分布方面拥有较多优势。

主要的不确定性

然而,即使疫情已经“常态化”,中国经济仍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第一个不确定性,是全球经济有可能衰退,影响到欧洲和北美。俄乌冲突暂停应该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幸运的是,大陆经济不再依赖出口——其主要增长动力是内需。此外,作为像美国一样的大型大陆经济体,中国经济基本上不受外部干扰的影响。因此,尽管中国的进出口增速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一样存在波动,其实际GDP增速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中美战略竞争。这很可能成为未来十年的新常态,贸易、投资和技术方面的“战争”继续不断。这种情况下,中美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脱钩”在所难免,但对两国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美国继续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但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小。美国对高科技硬件和软件的实行出口管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某些经济领域的发展,但不会影响到真正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项目,比如超级计算机的制造,因为这些领域里,成本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今天,中国超级计算机完全可以用国产组件制造。

但是,中美战略竞争不太可能演变成热战,因为双方的伤亡和损失都将难以想象。这场战争里,没有赢家,只有输家。我仍然乐观地认为,理性会占据上风,热战不会爆发,就像上个世纪,苏联和美国竞争激烈,但设法避免了战争。

第三个不确定性是一个与人口有关的长期问题。如上所述,短期和中期来看,潜在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但长远看,使净人口再生产率维持在1,即保持人口基本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这需要将粗出生率提高到千分之七以上。我相信这是可行的,但无法预测何时会实现。

总需求是否充足?

大陆经济的真正问题是总需求是否充足。中国是一个“过剩经济体”,不仅拥有过剩的劳动力,还有过剩的资本和过剩的产能。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应。今天的中国经济主要由内需驱动,即家庭消费、公共产品消费和总固定投资。其中,总固定投资最为重要。然而,投资需求主要基于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如果可靠,可以自我应验。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实际行动改变公众期望,正如已故的邓小平先生1992年的“南巡”那样,[7]以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8]单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众所周知,可以拉弦,但不能推弦。我相信,政府将大力推动总固定投资,以直接增加总需求,并在新的一年转变预期。

总固定投资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恢复;通信、交通、电力等领域需要基础设施投资。其他基础设施投资还涉及学校、大学、医院和养老院的建设,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受到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大规模倒闭或者资不抵债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和建材行业。然而,住宅房地产投资的需求不仅可以来自自有住房,还可以来自住房租赁。中国政府可以推广企业或其他机构所有制的住房租赁制度,作为业主自有住房的可行替代方案,从而维持住房需求以及对建筑和建材行业的需求。最终的住宅总需求当然是相同的,但租赁和业主自有之间的平衡性可能不同。[9]

2023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预测[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23年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是5.1%。中国科学院的预测数字是6%。在多边机构层面,世界银行的预测是4.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6%,欧盟5.2%。两家研究机构——日经亚洲和经济情报部 (EIU) ——分别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4.7%和5.2%。投资银行中,摩根大通的预测是4.3%,高盛4.5%,法国巴黎银行和 ING 均是 5%,摩根士丹利 5.4%。综上所述,最低预测是4.3%,最高预测是6%,中位数是5%,平均值是4.9%。

另一个信息来源,是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2023年目标增速。[11]其中,最低的是天津(4%左右);最高的是海南(9.5%左右),其次是西藏(约8%)、江西和新疆(均7%左右)。目标增速在6.5%左右的省区有4个;重庆是6%以上,甘肃和河南是6%。9个省区的目标增速在6%左右。作为四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贡献了全国35%的GDP ;除江苏(5%左右)外,它们的目标增速均是5%以上。只有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的目标增速低于5%:北京是4.5%以上,天津是4%左右。

由于各省、市、自治区规模不同,目标GDP增速的未加权平均数意义不大。它们的目标增速的中位数约为6%。GDP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64%。[12]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的目标增速很可能超过5%,并可能接近6%,尤其是考虑到九个省市已承诺努力超越各自的目标增速。[13]

2023 年后的经济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北美和欧洲,尽管它们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一个经济体的实际人均GDP上升,其实际增速将下降,这是一个规律。因此,中国经济无法像1978年至2018年那样,继续保持年均9%以上的实际增速,但其实际人均GDP约为12,270美元,仍处于在未来十年有助于维持6%左右的经济增速的区间。图 2 中,我们绘制了中国(红色)、日本(黄色)和美国(蓝色)的实际经济增速与其各自实际人均 GDP 的关系。很明显,实际人均GDP低于20,000美元的情况下, 年平均经济增速仍然可以维持在6%左右。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在这一区间内运行。

图 2:实际 GDP 增速与实际人均 GDP,中国、日本和美国

中2.jpg

我个人预测,2030年时,如果按2021年的价格计算(见图 3),中国大陆的实际GDP将与美国持平,约为 29.5万亿美元。但即便如此,届时中国的实际人均GDP仍不足美国的30%。

图 3:中国和美国实际和预计实际 GDP,2021 年价格,以及各自的增速

中3.jpg

结束语

鉴于上述事实和不确定性,我对中国经济2023年的实际增速预测是6%。这是基于我乐观地想法,即在政府的推动下,公众预期将迅速转变。而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速很可能介于5.5%至6%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最低增速是2020年的2.2%,倒数第三低的是1990年的3.9%。

[2]然而,应该认识到,2020 年初以来,新冠疫情以及相关防控措施也导致粗出生率和结婚率的下降以及粗死亡率的上升。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口增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3]以2022年底的市场汇率计算。

[4]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在大陆达到顶峰,约占国内总投资的15%。如今其占比略高于2%,包括“返程”投资。

[5]但是,女性政府干部55岁退休。

[6]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301/t20230119_1892374.html。

[7]“南巡”之后五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在两位数。

[8]随后五年的年均实际增速是9.4%。

[9]例如,在部分德国城市,高达40%的居民租房生活。

[10]这些预测是从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体报道中收集而来。相关机构可能更新了预测数字。

[11]这些省、市和地区的目标增速来自www.Chinanews.com。

[12]本次计算采用2020年各省GDP权重。

[13]这些省市包括北京、重庆、广东、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和浙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