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安全

美国主导地位的磨损:不确定、易变和新的安全配置缺口

2025-10-10
鲍韶山(Warwick Powell)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教授,Smart Trade Networks创始主席

野心与能力的差距

美国仍致力于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这一长期以来的雄心壮志已跨越华盛顿内部的党派界限。美国的安全理念、外交辞令和军事姿态都在继续塑造美国是世界不可或缺国家的形象,它的保护伞保障着欧洲、亚洲盟友的生存。然而表象之下,华盛顿战略野心与物质能力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这种差距正在重塑国际政治。长期服从美国“领导”的国家开始认识到依赖的危险和美国收缩带来的机遇。世界变得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它是危险的,因为美国信誉下降与核扩散加速的压力同时出现。然而,危险中也蕴含希望,未被华盛顿定义的新地区安全架构空间正在形成。

美国军事实力不断下降的同时,还丧失了“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大部分能力。其外交日益依赖胁迫、金融掠夺和破坏稳定,其可靠性曾经是联盟体系的基石,如今却受到广泛质疑,因为华盛顿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已成为常态。信任被侵蚀不仅是认知问题,它是华盛顿好战、反复无常以及无法调和野心与物质局限的自然后果。

战术收缩与战略主导

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战略撤退,它仍在追求主导地位,遏制中国,威慑俄罗斯,并维持全球军事投射。但它战术上正在收缩,一份泄露的国防战略草案表达了这一点。

物质制约是真实存在的。像迈克尔·弗拉霍斯这样精明的分析家深知美国军工体系已经衰败到何种程度。美国工业基础连补充弹药都困难,在以色列和伊朗所谓的“12天战争”中,超过25%的美制萨德导弹被消耗,相当于五到八年的产量。即使155毫米炮弹这样的基本装备也无法增产,实际产量远低于理想目标。供应链对上游依赖(尤其是中间部件和稀土元素)的脆弱性,是产能的真正制约。

公众对永久战争持怀疑态度,其政治疲劳感日益加剧。这些压力迫使华盛顿将责任和风险转嫁给盟友。北约成员国被迫增加支出,首尔、东京和堪培拉被要求为扩大基地安排提供资金,海湾地区伙伴被迫做出经济让步。所有这些胁迫为公众上演了一场让步大戏,但细究起来都空洞无物,协议被嘲笑为“餐巾纸上的贸易协议”。

与此同时,华盛顿正转向成本更低的影响力工具。在东南亚,它让抗议活动和民间社会的紧张加剧,就如在印尼和尼泊尔,以争取时间和空间,而无需投入大量军事资源。类似事态也在格鲁吉亚和欧洲其他地方出现。这种策略或可延缓战略衰落,但却会增加不稳定和不信任。

美国仍希望发挥领导作用,但它不再像从前那样拥有物质能力来维持稳定或承担成本。

丧失可靠性

可靠性一直是美国联盟的硬通货。冷战期间,核保护伞是终极保障,美国的保证威慑了对手,巩固了盟友。但信誉是脆弱的,它需要盟友相信华盛顿甘冒自身风险去保护它们。

这种信任正在消散。在亚洲,韩国和日本的公众越来越怀疑美国会牺牲洛杉矶或纽约,来保卫首尔或东京。尽管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大力拉拢,台湾也有类似疑虑。乌克兰的经历强化了这一认知:这就是代理人战争,当地民众付出代价,而赞助者调整参与程度以避免事态升级。没有哪个亚洲国家愿意成为“亚洲的乌克兰”。

可靠性的丧失给从前的依赖者带来新的不确定。随着核保护伞在现实中势弱,各国被迫寻求替代方案。对一些国家来说,这意味着追求自主核能力。对另一些国家来说,这意味着通过新伙伴关系来对冲。无论哪种方式,世界都将走向核扩散和分裂。

核扩散是理性反应

从中东到东亚,主权威慑的逻辑逐渐深入人心。沙特已获得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伊朗在压力之下更接近拥有自己的核能力,韩国和日本公开讨论核选项。

这些举动并非鲁莽,而是理性的。它们反映出这样一种认识,即美国的保证是有条件的、反复无常的。相比之下,核武器提供了确定性。曾经由美国领导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机制正在失去吸引力,因为华盛顿自己破坏了它所依赖的信任。

一个悖论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声称引领全球核不扩散的同时,却通过发出不可靠信号、施加交易性要求和更改承诺来助长核扩散。其结果是危险的恶性循环:核武器越来越被视为唯一可靠的主权保障。

亚洲成为关键试验品

这一动态在亚洲最为重要。该地区有若干全球最动荡的燃点,包括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它也是以中国崛起为中心的全球力量再平衡最迅速的地区。

半岛近期的事态发展体现了这种变化。朝鲜放弃以统一为政策目标,从而为在承认两个主权朝鲜的基础上缓和关系打开了大门。但要维持这种缓和,首尔也必须放弃自己的统一梦想。这在政治和情感上都很难,但它或许是建立新稳定秩序的先决条件。

与此同时,平壤与中俄两个核大国签订了正式的防御条约。相比之下,首尔和东京则依赖美国这把日益漏洞百出的保护伞。不对称显而易见,且不稳定。这为日韩寻求主权威慑或替代安排提供了强大动力。

如果华盛顿无法恢复信誉,亚洲可能会转向不依赖美国的新安全架构。这可能呈现多种形式:双边协议、多边区域协议或新的核共享安排。关键在于,该地区不再被锁定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框架内。

机遇之窗:渐进式战略自主

对长期屈从华盛顿的国家来说,当前形势让其中一些感到恐惧和焦虑,同时也为部分国家提供了战略自主的机会。这些机会并非来自戏剧性转折,而是循序渐进地出现。

韩国正就核武器进行辩论,日本扩大了常规打击能力并正在重新军事化方面突破极限,沙特利用巴基斯坦的核武库,伊朗不顾制裁仍在进行铀浓缩。在全球南方,各国正在建设多元化伙伴关系,建设本土能力,对冲美国的不可预测性。

这些选择一旦做出就会路径依赖,微小举动的叠加会形成不可逆转的轨迹。华盛顿过后可能试图重新确立主导地位,但它会发现盟友不再希望或不需要回到完全依赖的状态。

美国自身造成的弱点

丧失可靠性是美国行为的后果,也是其物质能力不断下降的现实。这一冷酷现实击碎了华盛顿的战争幻想。

在华盛顿,好战和反复无常取代了关起门来说服对方的技艺。华盛顿如今善于胁迫,却无力建立信任。盟友看到的这个伙伴索要贡品、破坏社会稳定、转嫁负担,同时又希望保持盟主地位。美国不再是可靠的盟友,而是日渐成为有领土野心的霸凌者,问问格陵兰、巴拿马、加沙以及现在的阿富汗就知道了。

正因如此,美国的收缩即使是战术性的,也被视为不可靠。华盛顿或许有意维持其主导地位,但做法疏远了盟友。一些国家的反应是恐慌和害怕,它们竭尽全力让华盛顿保持深度参与。另一些国家则看到不祥之兆,并努力寻找其他可能性。实际上,美国正在加速破坏它试图维护的秩序。

建立后美国安全架构

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和不确定时期。美国野心与实力之间的差距无法靠言辞或胁迫来弥合。随着美国因为物质局限进行战术收缩,其盟友和附庸国获得了追求自主的机会。从许多方面来说,它们是被迫采取行动。空间是一种资源,需要得到解释,否则会放大风险。这些决定无论最初多么不起眼,都会以美国难以逆转的方式重塑战略格局。

在亚洲,这种情况已经显而易见。美国核保护伞的可信度受到侵蚀,缓和及建立替代性安全架构的新机遇正在出现。风险在于核扩散和不稳定,机遇在于华盛顿势力范围外的地区自决。

全球情况也大体相似。从利雅得到首尔,从东京到德黑兰,曾经依赖美国的国家正意识到生存不能外包。美国不再有赢得朋友和影响人民的艺术。

未来如何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无可争议的霸权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不再由华盛顿的野心塑造,而是由因美国主导地位衰落而获得自由、抓住机遇规划自身战略路径的国家做出的选择塑造。而支撑这些选择的,正是生产体系和真实资源所构成的物质现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