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9日,美国上诉法院裁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多项国际关税非法,但允许暂时保留这些关税,以便他有时间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
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并达成数项贸易协议已过去一个月了。然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这一主要经济工具在国内面临法律挑战,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的协议可能仍受到质疑,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协议由于政府支持不足可能导致更多损失。名义上贸易逆差是确定关税税率的主要依据,但地缘政治在整个计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溃败,国外耐力考验
美国加征关税的深远影响可能招来接连不断的考验,即使国内也是如此。例如,一家联邦上诉法院最近裁定此类关税非法,这给特朗普4月“解放日”演讲引发的动荡增添了新变数。同时,这起诉讼也让外界对美国试图重置与盟友和竞争对手贸易关系的行为产生新疑虑。最高法院的裁决可能影响新关税方案的持续实施,如果判决得以维持,甚至可能需要向受关税政策影响的企业退款。最高法院的干预能否遏制通胀并阻止全球贸易中断?是否会让美国经济政策更具争议性或更加不连贯?
最初的高关税是极端姿态,旨在让各方坐下来谈判。迫使对方做出最大让步才是关键。很快展开谈判的国家获得了更快更有利的贸易协议,如越南的关税大幅下调,从46%降至20%,尽管转运货物关税仍居高不下。不过,尽管有声明和合影,部分谈判仍在进行中。一些协议更以“框架”形式出现,伙伴国的立法机构仍可能介入,认为需要国会的监督或认可。
如果不平衡或不利的贸易协定导致经济损失,公众的抗议可能迫使领导人撤销这些协定,甚至重新谈判。国内政治让美国不愿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同样情况也可能发生在近期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特别是如果这些协议冲击其关键或脆弱的行业。伙伴国政府更迭也可能导致对这些贸易协定的审查或修订。因此,公平互利对这些协议的履行和持久实施至关重要。
将经济与地缘政治结合
解决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是特朗普征收高关税的强大动力。然而,在“平衡”贸易关系外,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可否认。除对英国和澳大利亚保留了最初10%的“解放日”关税外,从欧盟(其许多成员国是北约成员)到日本和韩国,其他盟友最初都面临20-25%的税率,最后降至15%。但菲律宾最初17%的关税已升至19%,尽管马尼拉允许扩大美国的军事准入和导弹部署,并与华盛顿结盟以应对台湾的不测——它导致该国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陷入紧张。这错失了通过承担更多安全负担和风险,来获得更可靠安全保障和更有利经济协议的机会。有趣的是,美国要求盟友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左右,以便为美国承包商和供应商打开大门。因此,盟友面临着高关税和增加军费开支的双重要求。
![]() |
2025年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关税与贸易协议。 |
不过,虽然联盟不一定能转化为积极的贸易优势,但战略考虑是毋庸置疑的。在特朗普的关税攻势中,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的紧密联系显而易见。与G7竞争的新兴经济体俱乐部“金砖国家+”希望减少在贸易和金融上对美元的依赖,它们受到额外加征10%关税的威胁。他甚至威胁要对巴西征收50%的关税并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对他的朋友、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政变审判的判决临近。特朗普将这项调查称作“政治迫害”,不过此类言论和威胁被视为对巴西内政的干涉。巴西、中国和印度面对胁迫拒绝让步,没有为减轻本国商品面临的压力而急于达成协议。
经济敞口大或被认为受中国影响大的国家也面临更高关税。在东南亚,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和印度尼西亚(32%)受到的冲击最大。上月美国关税生效时,来自老挝和缅甸的商品仍被征收40%的关税。因此,除了防止中国把东盟国家当作向美国出口的后门,美国或许还试图削弱东盟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
东盟陷入困境
由于担心失去美国市场和资本,以及希望华盛顿继续参与该地区事务,许多东盟国家没有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而是选择谈判,尽管它们并不情愿。美国是东盟重要的经济、安全和战略伙伴,这些国家可能对特朗普重置贸易关系的方式心存疑虑,但只要这不损害其经济主权,或不会对它们与其他重要伙伴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它们愿意满足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它们对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飞机和武器持开放态度。东盟市场有超过五亿人口,可以帮助美国农民实现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如果东盟作为一个集团去谈判,情况是否会更好?这是马后炮。但是,这笔交易不能让东盟许多国家过的更好,就会让它们将来有充足理由,去与其他伙伴达成贸易安排。
此外,降低美国进口关税和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容易,但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并非易事。过去五年,东盟和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许多商品(包括水果和矿石)的最大市场,中国也是重要的投资者、基础设施建设者和产业升级合作伙伴。中国修建了公路、铁路、港口和工业园区,并支持绿色能源和交通项目。中国资本正将印尼从镍矿石出口国转变为加工国,从而创造更多下游产业。当然,东盟国家欢迎更多资金从中国转移到本国,或将自己定位为替代制造业中心,但取代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很难。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投资生产有助于减少零部件进口,然而即便可能,消除中国在东盟供应链的投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此外,如果第三国与美国签署的协议损害中国利益,中国誓言报复,这让地区国家陷入两难境地。
特朗普的关税和交易谈判方式让天平偏向美国,它要求强硬的谈判技巧,尤其是对小国。特朗普领导的美国不是通过投资承诺、市场准入或技术转让与中国竞争,而是试图通过降低关税和双边协议拉拢合作伙伴。可悲的是,这些只会招致蔑视,并强化人们对美国唯利是图、无法信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