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采取的激进关税举措引发经济政策史上前所未有的争论和批评。这些惩罚性举措被指违反贸易规定,旨在削弱中国的经济崛起。
但如今,凭借后见之明的优势,加上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战略韧性,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特朗普关税——最初被视为毁灭性打击——已经讽刺性地变成一个积极因素,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长期战略目标,并提升了它的国际地位。
2月4日,特朗普宣布对多种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一个月后,这些关税几乎翻番,达到20%。随后,特朗普的各类言论层出不穷。4月2日(特朗普称为“解放日”),他决定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甚至面临更高关税,这表明美国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攻击行动。
中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它对美国产品施加关税予以回击。截至4月9日,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达145%,这让中国对部分美国进口产品也征收125%的关税。针锋相对的贸易战给国际商业和供应链带来前所未有的不可预测性。
其一,它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出口行业面临困境,一些外国公司开始转移供应链。然而,中国的反应并非反应,而是精心策划的行动,旨在化逆境为机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直强调增加韧性,刺激内需,如今他们找到了方便的外部理由来加快推行这一政策。
关税首先刺激了国内消费,赋能本土市场。部分中国产品进入利润丰厚的美国市场渠道减少,促使中国制造商将重心转向庞大的国内消费群体。这恰恰符合中国政府旨在实现经济再平衡的长期计划,即减少出口依赖,更多地依靠消费。
其二,贸易战加速中国全球贸易多元化。尽管美国市场巨大,但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特朗普关税更迫使中国采取此类策略,致力于强化与东盟、欧盟、非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关系。这一战略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国单方面的决定让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更能抵御未来美国的行动。中国的调整——拓展替代贸易的通道——成功削弱了美国最初拥有的议价能力。
其三,更重要的是,这些关税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产业的关税,助长了中国实现技术独立的愿望。美国限制中国获取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半导体),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它证实了中国领导层长期以来的一个假设,即依赖西方技术是它的一个战略弱点。
因此,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推动研发、本土创新以及关键技术领域国家龙头企业的发展。美国的关税加速了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如今中国已不太容易受未来科技制裁的影响,尽管实现完全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四,贸易战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利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促进政治团结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把美国视为试图压制中国崛起的侵略者,从而获得民众对各项政策的支持,包括容忍短期经济困难。这种外部影响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团结氛围,使民众不再关注国内问题,并巩固了中共作为国家利益守护者的权威地位。
最后,特朗普也奉行保护主义,这让中国得以让自己成为多边主义的捍卫者——该原则主张多个国家共同努力解决全球问题,以及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即国家之间不受限制地购买销售商品和服务,不受全球关税和配额等限制。
尽管外界一直指责中国在贸易实践上未能互惠,但中国公开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和机构的事实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这些做法受到其他国家欢迎,也帮助中国提升了软实力和外交影响力,尤其在寻求投资和贸易机会的发展中国家。
当此经济紧张局面,芬太尼问题成为重要的争论点。美国并未取消加征关税,而是坚持20%的关税,为的是迫使中国采取更多措施阻止芬太尼的非法贩运。尽管该问题对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将这一重要问题与贸易关税相联已是一种复杂且相对无效的策略。
经过日内瓦和伦敦的几轮紧张谈判,中美双方达成暂时的贸易停火协议,部分关税得以豁免,其他关税则被推迟征收,这表明双方至少暂时希望缓和紧张局势。就连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表示,美国预计将就延长贸易休战期限进行谈判,这为双方建立更可持续的经济关系带来一些希望。
然而,和平并未持续多久,因为两国政府很快就互相指责对方未能遵守协议。这种反反复复的先达成协议,再互相指责和不信任,与双方各自的统一战略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强烈的敌意在双方关系中已根深蒂固,即使暂时的协议也无法达成。这也凸显双方在信任和沟通方面存在巨大鸿沟。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鉴于先前手段的效果难以预测且往往适得其反,那些有挑战性的影响究竟该如何应对。之前的美国关税政策原本旨在胁迫中国,但意想不到的是,它促使中国走向自给自足和多元化。因此,华盛顿有必要重新考虑这项政策。
为克服这些陷阱,非常需要一个更加平衡的多维解决方案。美国必须停止将粗暴的关税武器作为攻击手段,要在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国家补贴和网络间谍等领域同中国进行谈判。此类谈判需要制定明确和有约束力的规则,并进行强化,提高透明度。
更重要的是,美国需要大力投资提升国内竞争力,以实现真正的经济自给自足。这需要对本土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进行大量投资。创新、生产流程培育和劳动力培训等是长远之计,远胜于单纯建立贸易壁垒。与此同时,美国应解决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它应研究并强化国内外结构性经济政策,包括消费需求、储蓄和国际资本流动。
而且,还应寻求降低风险的战略,而不是全面脱钩,以消除半导体和稀土等战略重要领域的软肋。双方应继续开展互利共赢的经济交流。
最后,特朗普征收关税意在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却为中国强化其长期战略目标提供了决定性的动力,即减少对任何国家的贸易依赖、实现全球贸易多元化及增强技术独立性。特朗普的贸易战虽然对中国构成挑战,但似乎同时使中国变得更强大,其战略机动性也变得更强。
为了在未来与中国成功进行竞争和合作,美国必须放弃粗暴的关税手段,采取精细、协调、面向国内的计划,在国内培育实力并利用国外伙伴关系。只有这样,美国才能驾驭中美经济关系的种种曲折,而不会又一次让北京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