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特朗普关税的得与失

2025-08-01
余翔(Yu Xiang)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3.jpg

今年春天,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起一场大胆而充满争议的贸易攻势。他在4月2日即所谓的“解放日”宣布上调关税,但随后将针对大多数国家的关税暂停90天。这个暂停期于7月9日结束,而该政策好坏参半的结果显示了战略性胜利与意外陷阱之间微妙的平衡。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压力测试,不仅考验全球贸易伙伴对高关税的容忍度,也考验白宫内部协调政策的能力。这一策略不仅凸显特朗普重塑全球贸易的雄心,也暴露了他在应对国内外形势时面临的复杂挑战。

试探全球容忍度

特朗普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加征额外关税。最初,美国政府内部认为这项政策风险太高,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但其最终实施却揭示了更为复杂的现实。虽然10%的普遍关税遭遇阻力,但事实证明,对许多国家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小型经济体而言,它是可控的。

从4月2日至7月9日暂停期结束,特朗普用更高的定制关税试水,以此试探贸易伙伴的底线,并为未来的谈判奠定基础。这项关税政策也成为特朗普对其政府控制力的压力测试。白宫内部派系林立,温和派敦促保持克制,警告全面贸易战将损害美国经济。他们认为10%的关税是可行的筹码,但警告更高税率——如对巴西征收50%或对发展中国家征收高达36%的关税——可能引发报复,增加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他们主张签订双边协议,优先考虑欧盟和英国等盟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供应链的冲击。

与此同时,强硬派主张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认为高关税是迫使对方让步、保护美国制造业的有力手段。他们呼吁征收同等关税以堵住转口和“洗产地”等漏洞,并将关税与非经济问题挂钩。

温和派担心通胀和供应链混乱,强硬派则将进展缓慢归咎于美国与盟友之间过于妥协的协议。4月2日迅速推出的关税以及协调一致的暂停期,展现了特朗普平息内部异议的能力。到7月9日,大量出炉的统一关税文件凸显了他的团队面对压力时的团结。

在90天暂停期内,美国与英国和越南达成了协议。这些协议规模虽小,但具有战略意义,堪称未来协议的典范。美英协议是一个框架,具体细节尚待确定。协议规定,英国承诺降低对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贸易壁垒。预计英国将降低对美出口关税,以换取英国汽车和金融服务在美国获得更大市场准入。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越协议将越南出口关税上限设定为20%(此前美国政府威胁征收46%),越方承诺限制转运,以间接打击所谓的中国转口商品。该协议还放宽了美国对越南的技术和农产品出口,越南同时承诺不参与金砖国家主导的去美元化行动,从而确保该国与特朗普重塑供应链和对抗中国影响力的目标保持一致。

暴露的弱点

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计划,以及随后的90天暂停期,对全球贸易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它旨在重塑国际经济秩序,同时考验美国的政策韧性和内部凝聚力。这一大胆战略展示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但也显露出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从国际社会的反应到白宫内部形势再到早期签订的贸易协定,这项政策试验不仅为了解特朗普的贸易目标提供了视角,也暴露了其内在局限性。

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经济障碍(贸易谈判通常需要18个月)揭示了特朗普的雄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本在汽车和电子产品出口方面停滞不前,首相石破茂称美国威胁征收25%的关税“令人深感遗憾”。欧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并未获得任何关税减免。由于国内压力以及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不满,墨西哥、加拿大、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盟友同样进展甚微。特朗普在7月11日威胁对加拿大征收35%的关税,引来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的强烈谴责,他警告将采取针对性报复措施,誓言维护美墨加三方贸易协定的合作精神。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承诺将在90天内与90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截至7月9日,只有与英国和越南的协议得以落实。这些协议意义重大,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却微不足道。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24年美英贸易总额为148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额的2.8%),其中美国顺差119亿美元。美越贸易额为132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额的2.5%),其中美国逆差1177亿美元。与中国(2024年对美贸易额6883亿美元)和欧盟(8000亿美元)这两个巨头相比,这些数字显得无足轻重。

这一缺失损害了特朗普的信誉,因为与中国、欧盟的谈判陷入停滞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人们对通胀即将到来的担忧。

关税成为政治筹码

7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巴西征收50%的关税,并于8月1日生效。他明确将此与巴西政府对该国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的“政治迫害”联系起来。博索纳罗是特朗普的盟友,因涉嫌策划政变和反对现任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而面临指控。此举暴露出特朗普关税背后的政治动机,这与其纯粹出于经济目的的说法相矛盾。

卢拉谴责这些关税毫无根据,指出在过去15年里,美国在两国贸易中拥有41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他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对巴西司法系统的侵犯,誓言将针对美国飞机(波音)、医疗设备和知识产权特许权进行报复。Axios报道称,特朗普正利用美国的经济实力干涉他国政治。《卫报》则警告说,这些关税可能适得其反,提高卢拉在2026年连任的可能性。这种政治化趋势可能会给美国外交带来压力,并削弱美国的软实力。

违反世贸组织原则

特朗普的关税措施藐视世贸组织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他在7月9日发布的关税文件与此存在明显的不一致:缅甸和老挝面临40%的关税,柬埔寨和泰国面临36%的关税,孟加拉国面临35%的关税,印度尼西亚面临32%的关税。所有这些国家都是低收入国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25年4月),柬埔寨人均GDP为2870美元,泰国为7770美元,孟加拉国为2690美元,印度尼西亚为5030美元,缅甸为1180美元,老挝为2100美元。相比之下,韩国(3.46万美元)和日本(3.4万美元)等较富裕国家仅面临25%的关税。这种关税结构给脆弱的经济体带来严重负担,破坏了全球贸易公平。

7月,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警告称,这种做法“破坏了公平贸易”,可能促使发展中国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例如,柬埔寨对美出口额为9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40%),由于低利润的服装和鞋类产品出口举步维艰,该国出口额将下降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将下降5%至10%,这将打击就业和经济增长,而且这些国家的财政能力有限,难以采取应对措施。高关税将不可避免地迫使这些国家向中国或者欧盟靠拢,因为它们仍在倡导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特殊和差别化的贸易条件。所以,美国正在削弱其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歧视性交易

特朗普的关税和贸易协定,例如美越协议,明确针对第三方,尤其是中国。同越南的协议规定直接出口关税上限为20%,但转口货物的关税翻倍至40%,针对的是经越南进口的中国产品(这些产品占去年越南对美1400亿美元出口额的15%)。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誓言将加强原产地审查,以遏制中国在东南亚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越南的让步,包括承诺不采取去美元化措施,可能导致其与中国的关系趋于紧张。

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金砖国家。去年,金砖国家对美出口额为6600亿美元(约占美国全球进口额的17%),却因推动去美元化而面临10%的额外关税。加上与博索纳罗的关联,巴西被征收50%的关税,这表明特朗普对卢拉参与金砖国家的举措感到不满。虽然关税可能在金砖国家内部引发不和,但也有可能引发它们的反制措施,例如加强与新开发银行的联系或者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从而挑战美国的经济影响力。

结论

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和90天的关税暂停期,既是重新定义全球贸易的大胆尝试,也是一场充满争议的高风险赌博。通过试探国际伙伴的容忍度、巩固白宫内部的团结,以及与英国和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作为战略模板,这项政策取得了短期突破。然而,缓慢的协议进程、政治动机引发的外交紧张局势、违反世贸组织原则的差别化关税设计以及针对第三方的歧视性条款,都暴露出该政策的重大缺陷。这些缺陷损害了可信度,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特朗普的关税战略能否成功应对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取决于它能否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中取得突破,同时平衡国内通胀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如果美国能够灵活应对,并重视与贸易伙伴达成共识,则有望巩固其经济主导地位。否则,持续的高关税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碎片化,并对美国的长期影响力构成挑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