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将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营十周年。十年来,论坛有力推动了中拉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进入“快轨道”,中国成为拉美主要经济体巴西、智利、秘鲁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拉年贸易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面对“后院”中国因素的快速增长以及美国掌控力的下降,美国政学商界五味杂陈,总体呈现“舒适度递减、对冲呼声递增”的态势。
梳理近年美国各界对于中拉关系快速升温的观点与主张,新旧论调大体分为四类。其一,中国这个“新邻居”已成为美国西半球战略安全的最大威胁。这类观点声称,中国在拉美的投资项目军民两用,深空间、资源卫星、5G技术、港口等项目夹带军事目的,已经冲击美国西半球的安全屏障,必须重拾“门罗主义”以应对中国这个不速之客。其二,“后院”日益增长的中国因素具有扭转拉美民主进程的风险。这类观点声称,中国投资拉美带来的“软实力”“巧实力”效应不断显现,相比中国资本输出,更可怕的是中国模式的输出。智利总统博里奇对中国治国理政经验感兴趣表明,拉美的民主发展进程很可能打上“中国烙印”。其三,中国在拉美的存在是“积极因素”。这类观点认为,鉴于美拉地理相邻的天然优势以及长久的历史文化联系,中国无法取代美国在拉美的独特角色和地缘政治地位,而中国投资拉动了拉美经济发展,提升了就业,有助于减轻美国帮扶“后院”的负担。其四,“中国因素未定论”。这类观点认为,现在判断“后院”中国因素的好坏为时尚早,应密切观察中国因素日后的动向及变化。
上述四类观点在美国各有市场,但第一、第二类近年甚嚣尘上。为对冲“后院”迅猛增长的中国因素,拜登执政四年期间对美拉关系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拜登以“精通拉美事务”自诩,宣布“美国回来了”。为呼应拉美国家与美国平等相处的诉求,拜登特地宣称拉美不再是美国的“后院”而是“前院”。2022年,拜登在美洲峰会上宣布建立“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PEP),旨在加大对拉美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入力度,此举被广泛认为剑指中国在拉美推行的“一带一路”。2024年,美国“重返拉美”势头持续,不但通过美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拉美落实APEP,国务卿布林肯还宣布考虑接纳阿根廷为APEP成员。此外,美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将“近岸外包”拓展为“友岸外包”,声称此举将惠及更多拉美国家,助推地区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不久前,美国又联手美洲开发银行推出“芯片法案”,实施西半球半导体计划,意在与墨西哥、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建立芯片联盟。凡此种种表明,拜登政府已接纳国内政学界批评“美国的傲慢和疏忽将拉美推向中国怀抱”的观点,明显加大了对“后院”的投入与关注。
特朗普2.0时期即将开启,这并不意味特朗普将抛弃拜登的“后院”政策。美国党争虽然激烈,但两党在维护美国在“后院”的战略利益上有一定共识,均主张维持“门罗主义”,力防域外大国深度染指其势力范围。可以预见,特朗普新政会部分沿用拜登的“后院”政策,很有可能续推其第一任期时提出的“美洲增长倡议”,该倡议意在加大美国对拉美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以此制衡不断扩大的“一带一路”影响力。此外,特朗普尚未上任便放话对墨西哥产品加征关税,有意打击中国输美产品转口墨西哥的避税行为。因此,特朗普2.0时期不会乐见中国毫无障碍地成为美国的“新邻居”,力防中国挑战其西半球利益的战略红线不会改变,关税、制裁、贸易保护主义等经济手段将成为特朗普制衡中拉关系升温的主要手段。
面对中美大国博弈,拉美国家大多心态复杂,既有“大象打架殃及草地”的担忧,又有“大国相争从中渔利”的期待,因此,地区国家大多采取务实的“大国平衡”战略。近年来,拉美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左翼掌控地区政治版图,美拉关系凸现新态势,拉美国家时常联动对美说“不”,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意识空前增强,美国掌控“后院”愈发力不从心,美国不再是美拉关系的单方决定性因素。在近年来的“中美拉”三角关系中,拉美国家“向东看”的态势明显。拉美国家认为,相较于美国,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双轮齐驱,搭乘“中国经济快车”是拉美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走近中国”正成为越来越多拉美国家的战略选择。
如何正确处理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不但是中拉双方的战略考量,更应是美国方面的反思。美国在拉美影响力下降的根源在于其错误的邻国战略定位,因为拉美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邻国相处之道在于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王道而非任性妄为的霸道,美国应及时反思自身在拉美的历史和现实行径,而中国不应成为“替罪羊”。拉美不是中美博弈的竞技场,而应当是双方合作的桥梁。特朗普2.0时期,中美双方应重启“中美拉美事务磋商机制”,消除误判,增加共识,照顾拉美关切,在中美拉三方合作中努力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