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教训何在?

2021-07-22

随着美国主导的国际安全部队从阿富汗快速撤离,塔利班正在阿富汗卷土重来。据媒体报道,截止7月上旬,塔利班已经控制了阿富汗80%以上的领土,其未来在阿富汗重新掌权已毫无悬念。从“911”事件后以“反恐”名义进入阿富汗,到如今在“大国竞争”借口下不顾一切地仓促撤离,美国已经在阿富汗进行了20年的反恐战争。2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吗?其教训又是什么?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是对美国本土心脏地带的一次重要袭击,其对美国社会心理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珍珠港事件”。对小布什政府而言,无论是为了国内政治,还是基于国际威望等考虑,都需要做出有力回应。然而,这场在“反恐”名义下进行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变了味,使得美军在战术层面的成功始终未能挽回这场“史上最长战争”的命运。笔者以为,人们评估美国在阿富汗20年反恐战争的得失成败时,至少有三方面教训值得记取。

首先是反恐目标严重扩大化,最终造成战略资源与战略目标严重脱节。小布什政府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报复“基地”组织和为之提供庇护的塔利班,而是试图在“反恐战争”名义下,以阿富汗为突破口重塑国际政治格局,强化冷战后形成的美国单极霸权。反恐战争的目标被严重扩大化,最终成为傅立民大使所说的“无法定义的目标”。阿富汗战争硝烟未散,小布什政府便不顾国际社会各种反对,直接在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美军虽然如愿推翻了反美的萨达姆政权,却丧失了阿富汗重建的最佳时机,也打开了中东地缘政治失衡和教派冲突的魔盒,并进一步刺激了全球的反美主义情绪和激进伊斯兰运动。

其次是以“反恐战争”为名实施单边主义的利己外交,使“911”后形成的国际反恐统一战线名存实亡。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但美国却始终无法摒弃其反恐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做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通过认定“资助恐怖主义国家”来打击一些反美政权。“911”事件后,这一基于自身利益和亲疏来认定恐怖活动的做法并未有太大改变。与此同时,美国对中、俄等非美盟友国家的反恐活动一直奉行“双重标准”。一些观察家甚至认为,当年美军进入阿富汗本身还含有遏制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战略考虑。换言之,“911”事件后各国对美国的同情和支持不仅未能得到相应回报,一些积极支持美国反恐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埃及等)还要承担反恐战争带来的恐怖报复、军事投入、政治风险等巨大代价。

最后是盲目移植西方政治模式,造成阿富汗重建失败,社会秩序和治理难以持续。二战结束以来,以选举和代议制为代表的“民主制”一直被西方奉为圭臬,美国战后也曾以此对其他国家进行过较为成功的改造。但是,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这种具有浓厚伊斯兰传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们的政治忠诚和选择往往与其所在部族和教派有关,仅仅依靠基于程序正义的选举未必能形成合理的政治结果和有效的现代治理。美军在“911”后阿富汗的政治设计中,虽然一再排除塔利班并将其非法化,但却始终无法抹去塔利班背后的部族和宗教力量。事实上,正是因为对塔利班的忽视和误判,阿富汗的政治和解与重建才长期停步不前。

虽然美军已经撤离阿富汗,但是阿富汗反恐战争带给拜登政府的“麻烦”远未消失。拜登总统曾表示,美军撤出阿富汗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可如果美国不能真正吸取其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的教训,未来美国仍会为此付出新的代价,也未必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获得多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