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安全事件频发折射中国成长的烦恼

2017-02-22

1月28日,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大年初一。一艘载有27名中国游客的游船在马来西亚沙巴海域发生沉没,事故至今已造成3名中国游客遇难,另有5人失踪。一周之后,又有3名中国游客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遭遇持枪抢劫。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公民第一次在马来西亚或南非遭遇危险,近年来在非洲、中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等地频频发生涉及中国公民的安全事件。同样在沙巴,2014年4月2日,1名上海女孩在自己的酒店被绑匪劫持。事发一个月后,另一位来自中国贵州的商人也被劫持。这些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无一不凸显了当前中国公民面临的海外安全困境。

S1.jpg

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开始在其他领域体现出来,安全问题也不例外。首先,经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能够走出国门,从而使中国人遭遇境外安全风险的概率也随之上升。2016年,仅出境旅游的中国公民人数就达到了1.22亿人次,而改革开放之前30年全部出境人数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人次。无论是旅游、求学、定居,还是经商、公务,中国公民在海外活动的增加势必会提升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

其次,不少中国公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准备“走出国门”。对于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来说,能够走出国门看一看无疑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对此并无足够的经验和准备。比如,不少人没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往往对当地宗教文化、风土人情缺乏基本的了解。还有人喜欢保持国内的消费习惯,喜欢携带大量现金出行,案发后也不愿及时报警求救,极少数人甚至还有炫富或贪小便宜的陋习。这些特征也会进一步增加海外旅行时面临的安全风险。

最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犯罪活动往往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莫过于“911”以来的全球恐怖活动。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全球反恐年度报告,2001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为355起,2015年全球平均每月发生981起恐怖事件。恐怖案件高发与“911”事件后全球媒体对于恐怖事件连编累牍的报道所造成的“示范效应”直接有关,这对于十几年来国际社会的反恐努力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针对中国人的抢劫、绑架、诈骗等犯罪活动也与此不无关联。当然,这方面的关联性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此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911”后国际社会联手反恐和打击犯罪的努力也促使各种国际犯罪势力开始“抱团取暖”,通过便捷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加强了跨境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短期内难以根除的痼疾。比如,一度被美军打垮的“基地”组织就通过与其他恐怖势力合作,试图重建其在全球各地的恐怖活动网络。再如,一度被中国执法部门和反恐力量击溃的“东伊运”组织,也试图通过与“基地”、“伊斯兰国”、“乌伊运”等国际恐怖组织的合作融入全球“圣战”恐怖运动,近年来还在泰国、土耳其、吉尔吉斯坦等地发动了恐怖袭击。

海外公民安全或许只是中国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之一,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却不能仅限于中国的努力,而是需要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联手合作。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本国公民海外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海外领事保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便能为每一位走出国门的公民提供必要的安全协助。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一方面要合力打击共同面临的恐怖主义、海盗、绑架、诈骗等跨国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在应急救援、联合搜救等领域加强合作。对于那些打算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吸引中国游客的国家来说,除了寻求与中国达成免签协议之外,还需要保持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尤其要加强其境内旅游业的规范和旅游景点的安全防范。只有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充分享受到不同社会文化体验带来的快乐,本国的旅游业和社会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持续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