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当中美在谈论网络空间规则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2016-06-07

几周前,中美两国首次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中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高级别专家组正式会议。这是去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两国达成的多项成果之一。中方派出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外交部、国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美方则由包括来自国务院、国防部、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等部门的代表参加。双方预计会议将每年举办两次。

cyber-624x416.jpg

据新华社报道,会议期间双方进行了“积极、深入和建设性的”探讨,探讨议题包括网络空间国家行为的国际准则、国际法以及如何在这一领域建立“互信措施”。然而,这些对于外界观察者来说稍显晦涩的词句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过去几年内在网络政治圈内日益重要的话题具体化。“如何管理互联网”这一宽泛的问题已逐渐被更加具体的元素所替代。其中之一就是互联网治理,即为实现电脑和网络交互操作而对相关协定和技术进行管理。另外一个是网络犯罪(其含义从名称上来看显而易见),即儿童色情服务、毒品和金融诈骗等。

关于网络规则的讨论涉及国家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虽然互联网曾被誉为完全脱离国家权力掌控的领域,现在国家却已无可辩驳地拥有在网络空间或通过网络空间施展巨大影响力的能力。这种影响力分为三种:首先,国家利用网络进行间谍活动、情报搜集和监视监控;其次,国家利用网络令对手网络瘫痪或崩溃;第三,国家利用网络诱发“动力效应”,换句话说,即利用网络空间破坏对方在现实空间中的目标设施。一个最引人关注的担忧就是网络攻击对一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如通信网络、电网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在大众传媒中,这通常被形象地描述成中国“切断”西方国家电源。

正是网络在这类冲突中的潜力引出了如何管理上述行为的问题。很多专家的观点之一就是运用经典国际法,尤其是关于武装冲突的国际法。换句话说,如果侵略行为在现实世界中不被允许,那么在网络空间中也同样行不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对此持强烈保留意见。中国认为,网络空间根本不应被武装化或军事化。相反,中国提议与网络空间相关的安全问题应以独特的方式解决,例如中国曾向联合国提议的网络空间国家行为准则。然而虽然并非情愿,但中国近来也不得不开始认可国际法在网络空间中的适用性。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比如在网络空间中如何定义战争行为?是否任何侵入行为都能被视为侵略行为?抑或是只有那些引发了“动力效应”的行为才能被称为侵略行为?如果经典国际法承认例如国际红十字会等中立组织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企业和政府为中和网络攻击并防止损害扩散而设立的电脑紧急应对小组(CERTs)?

这就是为什么制定规则至关重要。制定或重新制定国际法将耗费大量时间,这一进程通常极其缓慢。而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以更为灵活的措施加以应对。规则,或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其发展过程更为便捷,因此可以为日后制定更加稳定的法律铺路。即便在正式执行机制缺位的情况下,这些规则依然可以提供具有连续性的措施以及可预见性。此外,传统国际法大多用于处理国家之间的传统冲突。对于当下网络空间中常见的小规模、频发性冲突,传统国际法似乎无法提供太多解决方案。

规则为何如此重要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从历史上来看,国家大都不愿在拟定法律时敲定过多细节。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情报搜集,而这恰恰是中美两国常常发生龃龉的领域。通过指责中国借由网络间谍活动进行大规模、国家支持的知识产权剽窃,美国正在寻求建立一项规则,即网络空间中唯一合法的行为就是国家间针对传统间谍目标进行的情报活动。另一方面,中国则谴责美国在网络空间上的立场不过是其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幌子。

那么除了六个月后的第二次专家组会议外,刚刚结束的首次会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有观点认为建立互信最为重要。但就目前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短期内中美之间存在太多理念和期待上的落差,这种落差令建立互信成为并不现实的目标。一个更好的、同时也是对于避免冲突同等重要的选择就是增强透明度。我们希望,更多关于对方能力和意图的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爆发冲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