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丝绸之路与印度洋

2015-05-11
ID60(china-silk-road).jpg

中国虽然只是一个外来的大国,但它如今试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拓造自己在印度洋地区的角色。与连接中国、中亚、里海盆地甚至更远处的丝绸之路计划一样,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也烙有习近平主席的印记。除了毛泽东,习比任何当代中国领导人都更明确有力地提出中国要有更多的作为。

中国打算在印度洋挑战美国的影响力,削弱印度的自然地理优势。在南中国海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同时,中国也在印度洋不动声色地悄然布局。南海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随着中国把不起眼的、大部分时间淹没在水下的暗礁变成可以置放军事设施和人员的岛屿,南海成为争夺对印度洋、甚至对更广的跨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枢纽。

被北京称为“一带一路”的双丝绸之路倡议,是习近平打破东亚窠臼战略的组成部分,它使中国把它的影响力扩展到了中东,进而迈向全球性大国。这些计划让中国拥有经济杠杆,把区域内的各个国家拉近它的运行轨道。

但双丝绸之路倡议并不是二战后美国慷慨的马歇尔计划的中国翻版,相反,其目的是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之际,通过善意投资和贷款援助等商业渗透,为中国国有企业赢回利润丰厚的合同。以经济援助为名在海外做生意,北京的确做得很出色。

中国得到的合同有助于解决其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从泰国106亿美元的铁路项目,到巴基斯坦200多亿美元的新能源项目,中国一直在强调基础设施行业的出口。

中国动荡的新疆地区将通过一条3000公里长的陆路交通走廊与阿拉伯海相连。这条走廊还连通了中国在巴基斯坦建造的瓜达尔港,也就是说,习近平让巴基斯坦成为海陆两个丝绸之路的枢纽。这条穿过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的交通走廊不仅连接两个丝绸之路,也让中国能够在印度的海上后院对它发起挑战。

中国还试图染指印度洋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邀请印度合作开采当地深海资源,却反对印度与越南在南海的合作。似乎中国新的说法就是,“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更广泛地说,丝绸之路倡议符合习近平笼络地区国家的大战略,尤其是要让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与安全考量相协调。按中国保守学者阎学通的说法,已故强人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教诲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习近平面对较弱小国家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政策。用阎学通的话说就是,“我们让它们从经济上受益,作为回报我们换来良好的政治关系。我们应该‘买’这种关系”。

中国“买”友谊的一个例子,是它与斯里兰卡已下台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签的大型合同。这些合同的目的是把地处印度洋战略要冲的斯里兰卡变成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停靠站。但新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在竞选中曾表示,中国的项目是要诱使斯里兰卡落入“债务陷阱”。

虽然没点中国的名,但西里塞纳在竞选宣言中警告:“白人通过军事力量接管的土地,现在又被外国人通过向少数人支付赎金后获得。这是光天化日下的抢劫……如果这样下去,再过六年,我们的国家就会变成殖民地,我们就会成为奴隶。”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它的目标是印度洋贸易大动脉上的主要沿岸国家。这一地区是新的全球贸易与能源运输中心。从澳大利亚到中东和南部非洲的这片重要海域,有可能决定着广泛的地缘政治、海上秩序,以及亚洲、波斯湾及更远处的力量平衡。

中国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挑战着印度洋现有的权力平衡。它目前的行动包括确保落实海运线上重要的港口工程,修建从缅甸、巴基斯坦连接到中国的能源和运输走廊,以及通过设立燃料补给站和海军基地沿印度洋贸易大动脉构建一条“珍珠链”。

自从2008年以来,中国来对印度洋的兴趣就有增无减。那年,中国海军开始参与打击非洲之角海盗的多国行动。这是过去600年来中国海军首次远涉重洋。

为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一石双鸟,去年秋天,中国的攻击潜艇首次公开航行到印度洋。两艘潜艇都停靠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一个刚刚由中国修建,并且中国拥有使用权的集装箱码头上。中国还修建了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的汉班托特港。现在,中国又希望投资14亿美元,在科伦坡填海兴建一个大小与摩纳哥相仿的港口城,作为其海运线上的主要停靠点。除此之外,中国还有意向有1200个岛屿的马尔代夫租借一个岛。

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战略影响,同时向邻国宣示它的领土领海主张。习近平对海洋日益关注的标志之一,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它出于习的这一信念:海权是中国在亚洲取得优势的关键。

仅就这一点看,亚洲新秩序不只取决于东亚局势的发展,更取决于对印度洋这个全球海洋中心的影响力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