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中美关系:正视现实,知往鉴今,以启未来

2020-11-24
陈积敏(Chen Jimin)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未标题-1.jpg

近年来,人们评估中美关系经常用到的两句话一是“战略竞争”,二是“回不到过去”。战略竞争并不是什么新现象,在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的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是中美竞争的性质、强度、广度使然。

从性质上说,中美竞争开始由议题领域的竞争转向秩序构建的竞争,至少美国方面是这么看的。它认为中国所推行的对外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要塑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体系。正因如此,它将中国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从强度上说,当前中美竞争的火药味之浓、持续时间之长前所罕见,双方都摆出了坚持斗争到底的姿态。从广度上看,中美竞争可说是全方位展开,从经贸领域到科技领域,从安全领域到人文交流领域,甚至美国还希望将竞争拖入意识形态领域。一时间,中美开启“新冷战”的说法此起彼伏。

如果撇开阵营对抗、代理人战争等表现形式,从竞争的性质、强度与广度等层面来观察,“新冷战”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但不管是否已经进入“新冷战”,还是有可能滑向“新冷战”,双方以及国际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将世界重新带回相互撕裂、以邻为壑、充满紧张与冲突的状态不符合国际主流民意,是逆历史潮流的,任何一个负责任国家或国际行为体都应努力避免这样结果的出现。

至于“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似乎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回到过去至少要具备两大条件,一是具有回到过去的客观条件,或曰历史条件,二是双方都有回到过去的意愿。目前来看这两大要素都不具备。当人们谈起“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时,会油然生出一种念旧情绪与惋惜之情。有趣的是,这里的“过去”指的是什么?是回到中美敌对的过去,还是回到中美“准同盟”关系的过去,抑或是冷战结束初期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过去?还是其他什么时期?不论是哪一种“过去”,再回到那种状态已不再现实。但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却是可以且必要的。

回顾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以下这些启示值得铭记在心:

一是寻求共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双方达成了共同反对全球与地区霸权的共识,这成为两国由敌对走向缓和的基本条件。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两国需要努力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性认知。这一点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很迫切。

二是相互尊重,主要表现为对对方核心利益与主要关切的尊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与否与此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凡是中美关系发展遭遇逆风的时期,都是美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制造麻烦,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暧昧立场与实际干预。反之,凡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时期,都是美国慎重处理事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时期,如21世纪初中美双方在处理“台独”问题上达成的默契。

三是聚焦合作。中美是两个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国家。简言之,中美两国国情不同。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分歧与矛盾,但同时也会带来合作的可能与机遇,关键是要培育与拓展合作空间。例如,中美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便具有广阔空间。从历史上看,双方在反恐、防扩散、人口贩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过卓有成效的成果。

四是保持对话。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一路前行,与双方始终保持有效交流是分不开的。即便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冲击的时候,双方也实现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为两国关系的转圜提供了助力。保持对话能够充分交换意见,准确表达战略意图,可以在相互沟通中形成包容性认知。同时,保持对话也是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的必要前提。

五是促进交流,这里主要指的是民间交流。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助力,而民间交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邓小平访美期间,双方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事实证明,两国社会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助推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中美关系始终存在着竞争成分,但也始终存在着合作的可能与必要。两国总是有分歧,任何一方想要改造另一方可能都是一厢情愿,但双方总可以找到相互认同与接受的共有知识。这意味着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必过于悲观。即便是在所谓大国战略竞争时代,中美两国也能从对历史的经验借鉴中,找到开辟未来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路径。总之,事在人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走向如何,并不是由历史宿命来决定,而是由两国政府与人民来创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