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胡仕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

习近平访印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四重意义

2019-10-21
161.jpg

10月11-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和尼泊尔。这是习主席第二次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领导人非正式会晤,重在就两国共同关注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议题进行深入坦诚交流与沟通,增信释疑,让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此次会晤时间虽短,但对中印关系未来发展有四重深远意义。

一是利于推进非正式会晤的机制化,给中印关系发展把舵定向。会晤中,莫迪愉快地接受习主席邀请其择时访华并举行下一次非正式会晤。这表明会晤安排正在机制化,这对中印关系非常重要。“高层领航”一直是两国关系最突出特色,特别是相比于两国商贸与民间往来而言,后者与两个大国所应有的巨大潜能极不相称。历史上,两国关系每一次重大突破总是通过领导人的互动加以实现,每一次重大波折也往往经由领导人的互动而成功化解。本次会晤是否解决两国间具体分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双方能将这种非正式会唔机制化,以利当前及今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当前,中印两国关系的波动性明显增强。随着中美博弈的日益尖锐化,美国对印度的战略拉拢力度明显加大,印度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价值达至历史峰值。与此同时,莫迪及印度人民党强势连任,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内政治生态的保守乃至右倾色彩也达至历史峰值。由此,在印度地缘战略自信及国内政治自信的双重催化下,莫迪政府的周边外交较之以往更偏强硬甚至冒进。在这种情势下,莫迪政府在中印结构性分歧上,如在“西藏问题”、边界争端、中巴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更易奉行强硬甚至冒进政策,从而使双边关系迈入较之前30年更为明显的波动期。这就需要中印两国通过首脑会唔机制不定期地给双方关系这艘大船掌舵、定向、纠偏,使其始终朝向笫一次非正式峰会所确定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的“三好”方向行驶。至少,这种会晤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国现有分歧对双边关系的干扰,保持两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不脱轨”的底线。

二是利于将中印关系保持在发展合作的轨道上。习主席在会晤提出的六点建议里,将发展合作列为第一点加以专门强调。习主席希望双方“正确看待对方发展”,并在第三条建议中将这种发展合作细化为“加强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对接”,构建两国“制造业伙伴关系”,并欢迎印度药企和IT企业赴华投资。此次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还同意成立一个专责推进两国贸易投资与服务合作的新机制,使两国经济关系多元化,化解两国贸易失衡带来的新干扰。此外,习主席之所以高度重视两国发展合作,是要“为中印关系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通过“聚焦合作化解猜忌和疑虑”。发展是两国的最大公约数,将发展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两国间的一些结构性难题在双边关系中所占比重才会相对减少,从而确保双边关系始终以合作为主流。

三是利于中印双方探索在共邻地区的合作共存模式,防止两国因“秩序之争”而陷入螺旋上升的“安全困境”。南亚及北印度洋地区是中印共邻地区,其稳定与发展攸关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攸关中国-印度洋海上通道特别是能源通道的安全与稳定,攸关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海上丝路建设在周边的稳步推进。因此,南亚及北印度洋地区之于中国的战略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之于印度的战略重要性。中印在此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考虑到中印两国在该地区战略利益日益交汇、高度重叠,如果双方没有很好的战略沟通,两国势必要在这一地区展开愈发激烈的秩序之争,从而难免陷入“安全困境”,处在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两国共邻也难免卷入其中,并陷入“选边站”的困境。

不仅如此,南亚及北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是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两大战略体系构建过程中日益被重视的地区,这两大体系的行稳致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印度的支持或“理解”,而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一地区对冲美国“印太战略”的强力干扰。

四是利于发挥东方智慧,引领全球治理走出当前低效甚至失序的局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多边机制与多边主义规则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近两年里,那些曾经致力于全球治理的多边机制,如G20、APEC、东亚峰会甚至联合国等机制,要么运转低效要么运转失灵,甚至沦为少数国家搞小圈子的平台,地区议题、全球议题成为摆设。为此,习主席在建议中突出强调两国今后要在G20、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中俄印等多边机制框架下加强协调。这样的协调显然利于两个新兴大国探索地区治理和全球洽理的新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印两国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将有助于两个新兴大国做好准备,迎接发达经济体极可能“另起炉灶”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