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雅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美国对华认知陷入迷思

2019-08-14
b.jpg

从哈德逊研究中心白邦瑞先生的《百年马拉松》,到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先生的《致命中国》,关注中美关系的人们一度以为,误读中国的不过是美国一些非主流人士,他们从片面的视角得出极端的结论,中国无需理会,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从美国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到近来提出5G发展战略、印太战略等一系列正式文件,一个日益清晰的情况是,美国对华认知误区并非专属于非主流,而是“全政府”的;内容不是区块性的,而是整体性的,在涉及中国内政外交的主要重大议题上都有,在具体领域层出不穷,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认知迷思。这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提供了思想包装和舆论助攻,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外交特别是对华认知的思维模式出了问题。

美方不时冒出的惊人之语,把中美关系推入到一个心理战的阶段,这对不了解中国的人来说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形象的危害是现实、深远的。真理越辩越明,但关键是,中国需要了解美方所使用的认知透镜,破解迷思,还原事实,澄清真相。

第一是零和竞争的迷思。近日,奥巴马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等人在《外交》网站上撰文指出:“美国对华历来是合作第一,竞争第二,但中国对美却是竞争第一,合作第二,用有限的妥协换取美国的战略合作。” 这是一种把中国和美国、合作与竞争对立起来看待的典型零和思维,它从根本上反映出,美国在心态上没有对正在到来的多极化世界做好准备,依然奉行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抵触,认定这动了它的奶酪,因此要把历史的时钟往回拨,拾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抱守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观,在维护自身权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打压一切可能的挑战者。

第二是两极冷战的迷思。美国对大国竞争的有限经验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英美权力的交接,二是冷战以苏联解体的方式而终结。历史的荣耀使美国至今仍沉醉于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获胜。对世界各国来说,人们都希望放下冷战思维,汲取冷战教训,但美国恰好相反,放下了冷战教训,抱守冷战思维。从美方炒作的中美“脱钩论”、“新冷战论”可以看出,一些人认为,自冷战后期开始的对华接触战略没有达到目的,因此想复活遏制战略。然而,中国不是苏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的,也是寓于国际社会之中的,与世界全球化进程同步。如果说“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到过去”,那么它更不可能回到冷战的结局上。

第三是极限施压的迷思。随着政治极化深入美国的战略思维,美国推进外交的方式更加简单粗暴。有美国学者提出,当下的美国不需要大战略,只要明确外交政策重点就可以了,比如“对付”中国。于是,“极限施压”被引入中美关系之中,美国力量的使用更加武断,国家安全的名义被滥用,动辄是制裁、封杀,这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对抗性。虽然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大阪的会晤均一致同意,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但在“极限施压”战术之下,“协调”变成了美国出尔反尔的压服,“合作”变成美方给中方开单子提要求,“稳定”变成美方反复升级贸易战的中间阶段。如此以往,世界恐怕会倒退至“强者行其所能为,弱者忍其所必受”的历史窠臼中。

面对美方强加给中国的种种迷思,中国理应对自身发展的动力、方式和韧劲具有信心,同时也需保持清醒和冷静,必要时进行反驳,并且,在理论过程中说明“我是谁”将比澄清“我不是谁”更重要。归根结底,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回归正途的一个基本点是,它将不得不认识到,中国的形象和国家长远发展不是华盛顿给出一个标签、做出一个决定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