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中国与新型全球领导力

2018-02-08
S5.jpg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如是说。当中国与外部环境都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和不确定性时,这句话恰逢其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证实了其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聚合效应。习近平充满信心地重申,坚持走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一党专政带来的强大政治意愿、延续性与效率确保了长期计划与改革的高速持续推进,尽管这一进程给真正多元化和民主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

虽然习近平这份报告的主要听众是国内群体,但它同时也涵盖了中国将扮演一个更大全球角色的理念。习近平思想的主旨之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美地概括了这一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口号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变化?

通向领导之路是少有人走的路

习近平是后邓小平时代最热心于摆脱“韬光养晦”理念的中国领导人。其标志性功绩,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彰显出中国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日益提升的能力。习对于多极的金砖国家、G20、上合组织和亚信会议的支持显示出他对新地区/全球经济与安全布局的热忱。

美国总统特朗普视传统全球领导者角色为无端失衡的负担,而美国对于承担这一角色明显勉为其难。有鉴于此,中国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伴随着对外投资与连通项目的稳步推进,中国正在赢得各国赞誉与全球影响力,而美国却因其言行与盟友和伙伴渐行渐远。这或许会为中国获取全球领导地位开辟出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虽然变化中的地缘政治形势或许对中国有利。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的言论显示出,过往美国领导人在强化美国全球主导地位时在维护美国人民和美国经济利益方面作出了妥协,而这或许对中国不无启发。

习近平为中国描绘出一幅到2050年左右成为全球领导者的宏伟蓝图,但目前仍不清楚从现在开始到那时为止的情况是否会令中国实现成功转型。而鉴于日益复杂的国内需求,中国是否能集中所需资源维持全球领导力也有待检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问中国是否愿意承担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即便愿意,它会接受以何种代价扮演这种角色;它又是否准备好了长期扮演这种角色。

所有梦想都生而平等?

习近平的报告在描绘中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时充满了抚慰人心的话语,坚称中国梦与其他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习近平强调,与发展现代化和实现国家统一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是中国的三项历史使命。中国致力于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帮助弥合南北发展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支持联合国,呼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以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所有这些都值得肯定。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能力推动南方发展中国家阵营的事业。但作为拥有巨大潜能并决意成为世界第一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它最终跻身北方发达国家阵营后,中国还会持续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议题么?

鉴于其推动政策、基建、贸易、金融和人员连通性的愿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促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追求开放与发展的国家政策同样受人欢迎,但当私营部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时,中国经济却继续以国有企业主导,而国家产业计划依然举足轻重。特朗普2017年11月在越南岘港参加APEC会议作演讲时抱怨过这一点。国有企业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在海外积极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中国国有企业与政局动荡、高投资风险国家的合作与迫使这些国家出台更具商业逻辑决策的改革背道而驰。这凸显出政治思维凌驾于市场考量。对于那些贫穷、战火纷飞、很难吸引到外资的国家来说,这是好事,但这同时增加了中国承受坏账的潜在风险,也很可能迫使北京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确保能够收回投资,而这又可能引发投资目的地国的强烈反弹。

手段与目的同样重要

习近平的报告还提到了中国致力于在创新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但中国必须认识到,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同样重要。因此,“所有手段皆为公平游戏”的原则应当被摒弃。北京应当确保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遵守知识产权和竞争法,并避免强迫外国公司为换取市场准入而让渡技术和其他专利商业机密。虽然存在国家安全考量,但中国公司的反竞争性商业行为和得益于国家支持的不正当优势给中国的海外并购带来了负面影响。遵守成规对于促进对等待遇来说至关重要。

北京承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显示出中国政府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应对如恐怖主义、流行疾病和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领域。它呼吁各国建立伙伴关系而非结盟,支持摒弃针对第三国的冷战思维。中国的超道德外交政策和不干涉原则意味着中国反对也不会参与政权更迭,哪怕是在实施“保护责任”的借口下。但当面对失败国家或正在失败的国家时,中国的这一立场依然会保持不变么?

中国绝不寻求霸权或扩张的庄严承诺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但中国在南海地区争议海域持续修建人工岛的报道引发了沿海邻国的不安。市场准入、对外投资和旅游业正日益成为中国不断拓展的经济手段,而这些经济手段可以被用来对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施加影响力——如果不是胁迫的话,这或许与中国宣扬的反对恃强凌弱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能源、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的需求正在将中国的经济利益全球化。北京会采取何种措施保护这些利益呢?

总而言之,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愈发具有积极建设性角色的、振奋人心的机遇。然而,作出这些贡献并非毫无挑战,中国如此这般努力背后的方式与动机将一直备受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