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指导中美关系的原则

2015-05-14

新中国历经几代领导人的传承和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拓展出一系列外交原则。就改革开放以来而论,诸多内容涉及中美关系,势必要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采纳运用。

一、国家利益原则。这是国际惯用原则,但邓小平有新解。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过,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

我国历届领导人还明确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要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有人津津乐道于“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相比之下,我国领导人的理性主张,既肯定利益常驻又体现友谊常青,符合时代精神。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原则。这是基于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基于这个宗旨。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贯彻实施“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习近平说,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

三、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原则。平等是前提,互信是基础,合作是办法,共赢是目的。这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衍生而来。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处理周边关系的“亲、诚、惠、容”方针,是其深入、细化和发展。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精神,包括中美关系在内,中国对外关系日益拓宽。

四、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邓小平早已明确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习近平2014年7月会见金砖国家领导人时説,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谋公正。对大国关系,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与70多个国家结成伙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五、包容互鉴、多样性原则。我国领导人历来强调,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他在谈到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时,提出了著名的“鞋论”。

“包容互鉴”较之“求同存异”,内涵有新发展。对于“异”,不仅“存”之,而且可“鉴”。

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这是指国家关系而言。邓小平当年会见尼克松时就说过:“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习近平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当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非无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今世界,对别国搞“颜色革命”就是屡见不鲜的。

七、反霸权主义原则。邓小平将反对霸权主义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并列为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习近平2014年3月在德国谈到中国反霸而不称霸时说:“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

但是,中国并非把霸权主义与某个特定国家固定联系。用邓小平的说法,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

八、联合国核心作用原则。概言之,要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继续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在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全体会员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首要责任,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绕开安理会自行其是的做法,都是与广大会员国的意志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