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015-06-09

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被形容为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的基本范式,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给出了中国答案。

17世纪近代国际关系诞生以来,世界经历了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冷战时期美苏结盟对抗和冷战后美国谋求实现一超独霸的国际秩序的嬗变。这一进程总体上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其理论基础是带有浓厚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的零和博弈理论。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家要靠自己的实力保护自己,彼此间没有信任可言,合作是脆弱的,承诺是不可靠的,对抗是一种常态,而合作则是非常态。这一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间战争与争夺的历史.但其存在的时代条件是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的国家和民族没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和影响国际事务。如今,随着国际关系主体构成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模式发生巨大变化,零和博弈理论越来越行不通了。

习近平主席关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也因此而备受各方关注。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带来战后国际格局最具根本性的变化。联合国建立之初,成员国只有51个,发展中国家在其中寥寥无几。目前联合国会员国已增加为193个,发展中国家不仅成为国际关系主体中的绝对多数,而且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上,二战前广大亚非拉地区是西方殖民体系的附庸,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目前,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和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均已超过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各国都处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相互联系中,利益共生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地球村”正在变为现实。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

人们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取得的进展中清楚地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动。亚投行的筹建气势如虹,57个创始成员遍布五大洲。而美国、日本出于私利,极力阻挠亚投行的成立,最终落得形影相吊、凄然向隅的下场,就毫不奇怪了。

合作共赢的理念表述上朴实浅显,但内涵深刻,包容性强,充分体现作为基础理论应具有的普遍性和生命力。这一理念涵盖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方方面面,既可以作为国际社会联手应对新挑战、新问题,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指导方针,也可以作为解决具体争端、开展务实合作和推进地区和全球一体化的遵循。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强调“分”,重在实力制衡不同,合作共赢理念强调“合”,注重寻找和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努力增加国际关系中的正能量,促进良性互动。

60年前,中国与亚洲邻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正确方向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实践必将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关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理念,将对21世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发挥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如果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7%左右不变,中国经济总量将比预期时间更早赶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中国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目光。中国将如何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发展利益,是否会走历史上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将发挥何种作用,类似问题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抓住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核心,实现了国内发展和对外战略的有机结合。它传递的信息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战略符合时代潮流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的发展强大将为各方提供更多共同繁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