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习近平主席将到访:一桩深谋远虑的事

2015-09-21

没什么比总统大选或中国领导人到访更能让美国记者、专家和党人们兴奋了。两件事都即将发生。大选将开启“蠢货季”,浮夸、荒谬和自以为是的废话让候选人走上周日脱口秀节目,并被媒体反复重播;而有实质内容、逻辑严密的政策演说则会让候选人默默无闻。这种大环境与中国领导人来访叠加,“四眼天鸡”式的哗众取宠取代了对这次访问可能取得的成果的审慎思考。共和党总统竞选人最近将中国称作“敌人”,并呼吁取消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斯科特·沃克尔州长宣称他要“教训教训习”。

“四眼天鸡”式的哗众取宠之所以能取代审慎的政策分析,是因为就像专家和党人在伊朗问题上将外交手腕视为姑息一样,在中国问题上审慎也被视为怯懦和天真。他们呐喊着逼迫中国遵从美国看待问题的方式。虽然我们仍然觉得自己是仁慈的霸主,但其他国家则觉得美国正在摇摆:是试图通过恃强凌弱来抓住已经失去的单极日子,还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裹足不前。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美中双边关系既重要又复杂,可能是目前最重要的双边地缘战略关系。对话对两国来说不仅是应该,也是必要的。

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工具箱里有四种基本工具: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DIME)。将四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弃之不用都会损害美国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对于那些质疑审慎价值的人,请在实际事务中更明智一些,要知道审慎曾被认为是乔治·华盛顿最伟大的人格特点。对美国和中国来说,不太可能在本次访问期间实现各自全部目标,毕竟有些目标完全对立。但厘清符合共同利益的议题并达成协议,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这就是审慎政策策略。

在访前中美进行的高层对话中,有两项议题颇引人关注:双边投资协定(BIT)和中国关于非政府组织(NGO)的法律草案。旨在扩大和便利化两国间投资的BIT谈判已经进行了数年,在2013年战略经济对话后重获动力。虽然有理想化的猜测预计BIT协议可能在访问期间达成,但考虑到很多关于中国行业开放的谈判还在继续,要达成协议似乎不太可能。更加可能的是,双方会高调表达达成协议的决心。此外,美国非常希望中国重新评估严格限制外国NGO活动的法律草案。目前的法律草案要求外国NGO必须找到一家中国官方担保人,同时在NGO活动和资金来源管理方面给予中国官方极大审查空间。但估计这一愿望很难实现。在公民自由问题上,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分歧严重。

习近平主席在南海的强硬外交政策,对国内异见分子和政府认定由外国势力挑唆的异议的镇压,以及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张,都让专家们觉得美方语气“必须强硬起来”。虽然关于“强硬起来意味着什么”的讨论通常包括“我们应该有所不同”,或者更进一步说“我们能做的更好”,但要知道,与前任胡锦涛相比,习显然也是一个相当不同、更为强悍的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类似,习害怕街头抗议及对政府权力的挑战,他会毫不犹豫地加以镇压。与他的前任们相比,他还须应对日益不同的国内民众需求。如今的民众正目睹经济减速,而经济增长是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来源;同时民众们还要求他们的辛劳工作获得回报,例如有宜居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在污染中窒息。由于经济引擎正在减速,为了维持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习近平能打的只有民族主义这另一张牌,事实上这也是他经常打的一张牌。

按照习近平的理想,美国应当承认并将中国当成一个平等的国际领导力量。中国觉得自己是回归领导地位,而非像一个崛起国家那样升至领导地位。这种认知将把未来更多地引向双极世界,而非通常预期的多级世界;同时这也显然意味着仁慈也好残暴也罢的美国霸权统治的单极世界终结。中国在这方面的造势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愈加明显,因为中国在危机中显然应对得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好,同时中国看到,美国过去十多年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导致其面临危险的帝国过度扩张问题。不过,习显然不会得偿所愿,中国不会被视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中国也尚未成为国际秩序中负责任的一员,更别提国际秩序领导力了。但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现实主义要求人们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仅仅是期望。为了实现美国的目标,虽然中国的价值观与美国不同,但接受它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比排斥与回避更有效。

习近平希望美国承认其政治制度,停止在民主化问题上纠缠中国。中国目睹了苏联在民主化之后陷入混乱,并沦落到被人看成“拥有核武的布基纳法索”,直到普京重新将其带回集权主义,方才重获国际地位,尽管仍未获得尊重。中国无意重蹈覆辙。解决13亿人就业、住房、吃饭以及不上街游行,这才是首要政治目标。因此,呼吁公民自由并鼓动骚乱等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外来干涉,被视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对领土主权的挑战是中国感受到的另一项国家安全威胁,同时也是激起民族主义正义感的机会。美国呼吁冻结南海的人工造岛行为,呼吁南海纠纷各方就制定一个联合行为准则展开有诚意的谈判。可以肯定的是,奥巴马和习近平在会晤时会谈到这一问题,但由于中国认为其他主权声索国也在做同样的事,因此推动联合行为准则的成功概率很低。不过,如果美国能说服中国相信在本区域的单边行动并不复合中国利益,如未经讨论就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那么这也算有所进展。

此外,在某些领域,类似的行为准则已经收到实效,并正准备扩大适用范围。旨在降低海上意外事件风险的美中海军行为准则就证明是成功的,其适用范围将来有可能扩大到中国海岸警卫船只。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斯科特·斯威夫特上将就曾表示,这些准则运作“非常良好”。这种在双方利益相互交叠领域小幅、审慎地推进合作,堪称美中两国积极合作的典范。并且,这也比那些易受政治攻讦的宏大而全面的协议更容易执行,也更加有效。不过,必要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美国也能够并必然采取威慑、胁迫等政策工具。

从美国方面来说,希望中国能够停止针对美国公司、政府机构及其他目标的网络攻击。在推测是来自中国的黑客夏天入侵美国人事管理局之后,制定更有力的网络政策已成为华盛顿的优先事项。像在索尼被黑客入侵后针对朝鲜的那种制裁、犯罪指控甚至针对中国防火墙的报复性攻击,都已经被拿出来讨论。美国不是没有能力展露强大的网络威慑力,这个事实无疑将被清晰地知会习近平主席。

很少有国事访问能达成值得放礼花庆祝的协议。这次访问同样如此。如果能说服中国调整各项政策以更符合美国利益,同时又能让中国保留面子并在国内宣称获得胜利,那么这次峰会就是值得的,比不见面要好得多。在实际事务上保持明智,并审慎行动,被认为是塑造未来的方法。访问不包括政治抱怨或夸夸其谈的戏码,只要能给美国人民提供一个更好的未来,这类戏码就应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