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斯蒂芬·罗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的经济代价

2023-05-06
罗奇.jpg

与中国进行了五年难以想象的贸易战之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2023年4 月 20 日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措辞。在一篇内容广泛的演讲里,她改变了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条件,将国家安全问题置于经济考虑之上。这正式结束了过去40年来一直将经济和贸易作为中美这一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支柱的立场。在安全问题上,耶伦的立场几乎是对抗性的:“我们不会在这些问题上妥协,即使他们迫使我们权衡经济利益。”

耶伦的观点非常符合目前席卷美国的强烈反华情绪。《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眼里的 “华盛顿新共识”认为,接触是美中关系的原罪,因为它使得中国可以随意利用美国“以交易为中心”的天真心理。在这方面,中国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的表现就能证明:美国开放了国内市场,但中国据称违背了效仿美国做法的承诺。根据这个令人费解但被广泛接受的观点,美国接触中国,为后者制造安全风险和侵犯人权打开了大门。美国官员现在决定关上那扇门。

此外,拜登总统即将发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公司针对中国境内某些“敏感技术”的直接投资,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对于中方有关这些措施旨在遏制中国发展的说法,美国予以否认。就像针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制裁以及针对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TikTok 的制裁,此次制裁的理由也是国家安全这一无形的幌子。

美国的理由不是基于确凿的证据,而是基于对中国“军民融合”背后不良意图的推定。然而,美国在自身的安全融合问题上苦苦挣扎,就是分不清到底是自身创新投资不足,还是中国技术真的构成了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耶伦的讲话表明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共识。去年 10 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开场白同样强调国家安全。由于两国担心彼此构成的安全威胁,因此从接触到对抗的转变是双方都在进行的。

耶伦将这种转变看作一种权衡,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她只是暗示了冲突的经济后果。量化这些后果并不容易。然而,美国公众应该知道,美国领导人重新思考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关系时,背后的利害攸关是什么。一些有趣的新研究对解决这个问题大有帮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发表了一项研究(在2023 年 4 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进行了总结),首先尝试确定这种成本。该组织的经济学家通过“慢球化”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跨境商品和资本流动的减少,体现在“回流”(将离岸生产带回国内)的地缘战略,以及耶伦所说的“友岸外包”上(将离岸生产从竞争对手转移到志同道合的盟国)。

此类行动导致外国直接投资碎片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美国阵营和中国阵营的形成,长期来看可能会使全球产出减少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将在产出损失里占据很大比重。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最近强调,不断升级的美中冲突可能通过另一种渠道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欧洲央行工作人员的研究,她重点关注冲突导致的外国直接投资碎片化引发供应链冲击之后的成本和通货膨胀。欧洲央行的研究得出结论,即地缘战略冲突可能在短期内将通胀推高 5%,长期内推高 1% 左右。随之而来的是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些基于模型的冲突成本计算,暗示了低产出和高通货膨胀的滞胀组合——在当今脆弱的经济环境里,这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考虑因素。它们与经济理论相吻合。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以获取比较优势产生的收益。外国投资的流入和流出都在寻求获得类似的收益,从而为在本国市场面临更高成本的跨国公司提供离岸效率,并吸引外国资本支持国内产能扩张和创造就业。无论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如何不同,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这种情况。因此,冲突将减少这些收益。

然而,美国存在一个重要的情况:国内储蓄的长期不足意味着和中国发生冲突后面临的经济后果截然不同。2022 年,美国净储蓄(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经折旧调整后的储蓄)下降至国民收入的 1.6%,远低于 1960 年至 2020 年 5.8% 的长期平均水平。由于缺乏储蓄,为了推动投资和发展,美国充分利用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权”,从国外自由进口盈余储蓄,维持巨额的经常项目和多边贸易逆差,从而吸引外国资本。

因此,缺少储蓄的美国的经济利益,与其巨大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失衡紧密相关。除非美国国内储蓄出现极不可能的复苏,否则出于任何原因(比如对中国的安全担忧)损害这些流动性,都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经济和金融后果。前方引用的研究表明,这些后果将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上升,以及美元走软。

对于已经处于商业周期不稳定阶段的美国经济来说,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国家安全的权衡不应掉以轻心。但是,也不应盲目接受美国过度炒作安全威胁的倾向。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Economic Costs of America's Conflict with China”(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