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IMF:人民币估值合理

2015-05-27
ID1536(RMB).jp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宣布中国人民币汇率“估值合理”,这是IMF逾10年来首次更改人民币被“低估”的评判。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有望在2015年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IMF官员认为,其评估一直是人民币在2014年温和低估。然而,自去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非常显著升值。事实确实如此。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去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0.5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1.04%。其中2014年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26.16,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21.53,全年涨幅分别为6.24%和6.41%,虽然较2013年涨幅放缓,但是在国际清算银行监测的61种货币中,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分别排其监测货币的第一和第二位。

近几年,中国货币当局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已经从0.3%、0.5%、1.0%扩大至目前的2%。在政策立场上,中国也没有刻意追求顺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经常项目收支已经趋向平衡,进口保持了年均17%以上的速度,是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进口稳定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已显著收窄,从2007年接近GDP的10%,下降至2010年的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并降至去年的2%左右,且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

一直以来,国际上人民币“汇率低估论”、“汇率操纵论”在理论和实证上并不成立。就中美贸易不平衡而言,也不能归咎于是人民币汇率低估的产物,中国持有的大额外汇储备也不是人民币低估的结果。近期,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指出,美国应停止发布汇率操纵报告。他认为正如每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知道的那样,每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状况更大程度上是由本国内部结构决定的,而不是由其贸易伙伴决定的。

然而,人民币一直背负着被低估以及导致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失衡的责任。因此,打破单边被动升值魔咒,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势在必行。1994年中国就开启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进行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限定为千分之三。此后,2007年、2012年、2014年持续将波幅扩大至2%。2014年中国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将基本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逐步摆脱依靠外汇占款供应基础货币的模式,逐步增强货币定价的自主权。

事实也是如此,2014年以来全球货币战愈演愈烈,除巴西为抵御通胀逆势加息之外,土耳其、丹麦、瑞士、印度、埃及、加拿大央行纷纷降低基准利率或实施宽松政策,降息潮已席卷全球24家央行。越来越多的央行重新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潮正拉开新一轮序幕,但中国并不会加入全球货币战争。与此同时,其他新兴经济体大都经历了大幅货币贬值。巴西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16%,俄罗斯卢布下降了32%,印度卢比下降了12%。从汇率变动效果看,如果各国都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贬值效应将相互抵消,对刺激出口的效果有限。

从货币立场看,兼顾市场供求和篮子货币汇率,引导市场预期,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主要目标,中国不会加入全球货币战,也不会任由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甚至是小幅向下波动对于维持金融资产稳定,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风险,控制海外负债风险,降低债务负担,以及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都是有利的,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利益,更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目标。

毫无疑问,人民币支付价值的上升和国际社会对人民币估值合理的认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也是全球第五大最被广泛使用的交易货币。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熟,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推进,人民币被纳入SDR已经是大势所趋。